問題描述:二戰時,德國是怎么解決石油來源?德國本土沒有石油
領域專家:二戰期間德國石油的主要來源是以下幾個方面控制區內的石油開采、煤制油、進口(主要是羅馬尼亞,前期還從蘇聯進口了一些石油)和繳獲。
以下是德國歷年油料獲得量(石油產量包括奧地利,石油進口量和繳獲量均包括成品油在內):
1939年:石油產量約90萬噸、煤制油產量約220萬噸、進口石油517萬噸、合計約830萬噸
1940年:石油產量約160萬噸、煤制油產量約320萬噸、進口石油207萬噸、繳獲石油880萬噸(包括1939年繳獲波蘭)、合計約1560多萬噸
1941年:石油產量約180萬噸、煤制油產量約390萬噸、進口石油237萬噸、合計約810萬噸
1942年:石油產量約200萬噸、煤制油產量約420萬噸、進口石油100多萬噸、合計約750萬噸
1943年:石油產量約200萬噸、煤制油產量約500萬噸、進口石油240萬噸、繳獲石油幾十萬噸、合計約1000萬噸
1944年:石油產量約170萬噸、煤制油產量約200萬噸、進口石油約100萬噸、合計約470萬噸
領域專家:納粹德國本土的石油資源匱乏,它的主要石油供應是羅馬尼亞:羅馬尼亞的普洛耶什蒂產區占了納粹德國石油總供應量的90%以上!
希特勒不是不想改變嚴重依靠羅馬尼亞石油的狀況:他揮師進攻蘇聯的高加索、猛攻北非英軍、大力軍事援助伊朗都是為了保證德國的石油供應。
但是,蘇聯的頑強抗擊讓納粹德國失去了占領高加索油田的機會;在北非,德軍把英軍打得節節敗退,眼看就要完成控制中東的大業!它的美夢被鷹醬的雄厚工業實力打敗了,英軍的阿拉曼戰役讓沙漠之狐被迫后撤,再也沒有實現占領埃及的計劃!伊朗的親德政府更加悲催:毛熊、約翰牛南北對進,直接把伊朗給改天換地了!
所以,納粹德國的石油大業不是德軍不給力,而是盟軍太強大!蘇聯、英國、美國都把空襲納粹的能源產地作為最重要作業:普洛耶什蒂的防空力量甚至遠超柏林,這也不妨礙盟軍把它轟成渣渣!二戰后期,盟軍又把德國本土的合成石油工業列為重點關注目標,對它們的轟炸是前仆后繼:德軍機械化部隊在阿登反擊戰的重要目標就是搶奪盟軍的儲油倉庫!
領域專家:主要以下幾條途徑:
羅馬尼亞油田,產油不是很充足,但好歹也是原油,戰爭前期還行,但41年后遭蘇軍轟炸產油減少,44年被蘇軍占領后失去;
進口石油,主要來自于蘇聯,蘇德開戰后失去;
煤液化制油,使用煤、水、天然氣制合成油,被英美聯軍空襲后產量大減;
繳獲,在波蘭繳獲50萬桶,在法國繳獲200萬桶,不是穩定的原油來源。
領域專家:德國通過對占領區的掠奪,來供給資源,德國對蘇聯開戰后,最先奪取的就是高加索地區,并深入南高加索,因為那里有石油,德國在非洲的軍事行動,一是救助意大利,二是保護能源補給不斷線,但是意大利太不給力。
領域專家:納粹德國本土石油匱乏,主要供油由羅馬尼亞供應90%,后又進攻英眼高加索,猛攻北非英軍,軍事援助伊朗,都是為了解決石油供應。
領域專家:主要的石油資源來自于軸心國小弟羅馬尼亞。